 贵州伊思特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600多万元,是国内唯一的专业从事“单、双导耐高温发热电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 “EAST伊思特”电地暖,亦称“EAST伊思特”发热电缆低温地面辐射供热系统,其 以发热电缆为主要发热元件,将发热电缆埋藏于地板之下,利用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以 低温热辐射的形式,通过地面将热能传递到室内。在对流、传导、辐射这三种热量传递方式中,以热辐射的传递效果最为温和而均匀,也最适合人体采暖的需求,完全符合中医保健理论——“足暖、全身皆暖”。因此,地面辐射供热的方式被业界公认为最理想、最先进的供热方式。
● 伊思特电地暖的优点:
一、理想垂直温度场分布。
图中的横坐标是室内的温度值,纵坐标是室内垂直高度。从图中明显的看出,在所比较的4中供热方式中,只有电地暖供热的温度场分布基本符合舒适环境的温度场分布,垂直方向上的温度上低下高;而其它方式的温度分布趋势基本上是相反的,高温区域多集中在室内空间的上部和中部,使人产生头部燥热而脚底发冷的现象。所以,电地暖是使人感受最佳的供热方式。
与传统供热设备相比,电地暖系统的温度场分布最符合舒适环境的温度场分布,在垂直方向上,上高下低,不会使人产生头部燥热而脚底发冷的现象,是使人感受最佳的供热方式。
二、热损失和热负荷。
电地暖系统的设计原理是要提供足够的热量来弥补房间的热损失。
对达到第二步节能标准和整体供热的建筑,安装功率按建筑面积可选择在70-85W/m2之间;
对达到第三步节能标准和整体供热的建筑,安装功率克可选择在60-75 W/m2之间;
作为每天仅是晚上供热的建筑,比如南方采暖或第一步节能标准的建筑,则安装功率按建筑面积可选择在80-120 W/m2之间。若采用半功率工作方式,节能效果会更好。
电地暖系统的热负荷要根据所在地区气候、建筑物是否节能、建筑物朝向、人们对采暖的要求来确定。一般依据当地建筑设计院暖通专业室计算出来的数据,以及使用过电地暖的用户经验数据。电地暖大约60%以上是以热辐射方式从地板表面释放出来的,然后,再以对流传热及热传导方式加热墙体、家具及室内空气,使房间温度均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容易分时、分室控制,非常温暖的热环境。
“EAST伊思特”电地暖供热系统设计指南
伊思特电地暖供热系统所需材料及检测仪器
伊思特电地暖供热系统设计标准和依据
① 设计参考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规程》 (DBJ01-605-2000) 北京市标准
② 设计依据
★ 房屋建筑与结构资料:
★建筑设计的平、立、剖面图,外围护结构(包括门窗)的材料构造及尺寸等;即建筑物达到的第一步、第二步或者第三步节能标准。
★室内设计温度标准
★室外气象资料:室外供热计算温度,冬季主导风向及平均风速
★输配电情况:供电电压、负荷等级、能否增容等
★对于工业建筑,还须提供工艺设计资料、生产工艺对室内温度的要求,设备散热状况等。
符合国家建设部节能目标建筑的采暖功率速查表
第一步节能目标(JGJ26-86)
第二步节能目标(JGJ26-95)
注:两表所用数据的地区为华北地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9℃,冬季平均风速3m/s)其他地区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进行适当调整。若节能目标中外围护结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小,亦即节能效果较好,采用安装推荐值的较小指标。反之,采用较大指标。积数年之经验,在冬季电地暖启动时和补能时,可采用全功率工作,平常可采用半功率保温,伊思特公司可针对此应用,提供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对于国家非指定采暖的区域(地区),电地暖可以作为采暖补充的手段,即在一套居室中,仅在客厅和书房铺设电地暖,每平方铺设功率可按照第一步节能建筑的单层住宅推荐安装功率设计。(此类地区如贵阳、昆明及南方各需短暂采暖的城市。)国家第三步节能目标的采暖功率,可在第二步的标准上再乘以0.80-0.85的系数。
安装校核:
选定发热电缆型号后,应当校核实际提供的功率和理论计算的功率出入是否过大。一般地讲,选定的发热电缆功率和计算功率都不会一致,但误差应控制在-5%~+10%之内;
施工前,用万用表校核每条发热电缆阻值。阻值超过规定偏差值,证明功率偏差过大,应该通电做模拟实验,确定实际的电流、电压、计算出发热电缆实际的功率。
一幢楼安装电地暖,其顶层、底层、两端冷墙面的住户安装功率应比设计功率大一些,这要通过实验校核,或采用经验数据,每平方米多设计10%左右的功率。
辅材的选取及设计:
电地暖辅材有绝热层材料、反射层、钢丝网以及按设计提供不同的填充层。
① 绝热层
② 反射层、钢丝网
钢丝网用于地面固定发热电缆,起到加强填充覆盖层强度的作用。钢丝网距在25-100mm范围,丝径≥0.8mm;反射层铺在绝热材料上,用以反射热量。反射层一般采用聚酯真空镀铝膜或纸基铝箔,厚度为0.03-0.05mm。另外钢丝网和反射层也根据工程情况做相关设计,要求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GB/T20841-2007/IEC 60800:1992 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放结冰用加热电缆》
③ 填充层
★ 使用瓷砖、石材、强化地板作装饰面材的地面,应采用卵(豆)石混凝土填充层覆盖,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卵(豆)石混凝土铺设法,水泥层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若只以水泥层清光找平作为地面,且厚度小于50-60mm,则应在混凝土填充层间加设一层钢丝网加固填充层。
(2) 若是大工程施工,房屋交付使用前电地暖必须铺设完工,则卵(豆)石混凝土厚度应控制在20-30mm,有条件的现场应在水泥填充层自然干透28天后通电测试电地暖,交房时向用户重申:
a、 已瓷砖、石材类为地面装饰物的除用常规施工方法亦可用乳胶或石材胶直接涂抹在地面装饰背面以及水泥地面上,将其粘贴,地温余热会使其很快粘合并固化,墙壁四周必须留有伸缩缝。
b、 以强化木板为地面装饰物的,建议不铺设防潮层,因发热电缆下20mm的绝热层已起到防潮作用,强化地板按行业标准铺设后,墙壁四周也要留有伸缩缝。
c、 以木地板作为地面装饰物时,铺设前应通电讲水泥层中的水分全部烘干;
★ 使用龙骨方式,装电地暖后在其上铺设实木地板的,填充层应为:
(1) 龙骨中间发热电缆之上,应使用细砂作填充层,使其将发热电缆全部覆盖,目的是让细砂将热量均匀传导到木地板上,并起储蓄热量作用。
(2) 用细砂作填充层后,铺设实木地板之前应通电3-4天,将细砂水分全部烘干,然后用十二里板将细砂全部盖住,再在其上铺实木地板;细砂中的灰尘就不会从木地板的缝隙中飘出来,同时也进一步确保实木地板受热均匀。龙骨方式铺设电地暖适用于一家一户,不适用于几万平方米的大工程。
★ 地面荷载大于20KN时,发热电缆上层的填充层,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加固构造措施。
★ 卵(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卵(豆)石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卵(豆)石粒直径不大于12mm。
★ 大面积施工也可使用混凝土干铺法,卵(豆)石可用细砂取代,此法可一次性将瓦砖、石材类装饰物铺设到位,这也是目前一步到位的施工方法。
其它
伊思特电地暖供热系统铺设在土壤上部时,绝热层以下应做防潮层,辐射供热地板辐射在潮湿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和游泳池等)内的楼板上时、填充层以上应做防水层。
当建筑楼板荷载不够时,尽量不采用本系统。
以上辅材确定之后,设计并绘制出发热电缆铺设图。
绘制电缆安装布置图
所有需铺设电地暖的房间确定之后,绘制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发热电缆一般采用直列形铺设方式,
电缆输出功率=铺装总面积(㎡)×铺装功率(W/㎡)
对于混凝土地面的舒适供热,建议使用EAST单导或者双导组件发热电缆。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选择合适的发热电缆组件
温度控制设计方案参考
对于大多数住宅而言,各功能房间通常面积不大。一般一个房间用一个地温、室温温控器进行温度控制。
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比如多功能厅、会议室、厅堂,通常需要安装几套发热电缆才能满足供热需求;此时可设一套地温、室温温控器进行室温、地温监控,然后通过微型大功率继电器统一控制全部发热电缆的工作;也可按使用区域的不同,用几套地温、室温温控器设定不同区域温度进行控制。
对于房间使用功能基本相同、地暖使用时间基本一致的场合(如办公楼、教室、宾馆标间),可使用可编程温控器+大功率交流接触器的方法进行整幢楼的采暖控制。
温控器的选择:
伊思特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控制盒、微型大功率继电器、控制线缆。为了节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控制地面温度,使人得到最佳的采暖效果,伊思特温控器虽有不同型号,但都采用室温+地温双温双控模式。
电气设计
① 伊思特电地暖供热系统的电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BG50052-9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高压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6《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252
② 设计说明:
1. 电气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节能目标的要求和用户单位的特殊情况综合考虑。作为民用建筑,我们建议将照明、供热回路一并设计,有利降低造价,且民用建筑是一块表计费。作为区域供热负荷大的面积采暖建筑,可将照明与供热单独分开设计,并留有扩充容量。
2. 以上两种方案,都要在设计时留有增容余量,以便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向供电部门申请增容,特别是已有建筑的申请增容。
3. 对每幢楼的户数、小区各楼层的层高,每户平面图,都应作为配电设计资料予以收集。
4. 作电气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为用户作变电容量设计(变压器容量设计),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投资,设计要实事求是,满足要求,降低造价。
③ 压配电方案选择:
箱式变压器低压配电出线回路确定之后,如何将电源送至每个单元再送进每家,这里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1. 预分支电缆
顾名思义,预分支电缆就是从低压测出线空开处将电源用三相五线制电缆通过强电井分别引至每个楼层,接入楼层总空开,再由楼层总空开分支进入每户分空开。楼有多少层,就有多少趟预分支电缆;此种电缆必须是防火、铠装、多芯铜电缆,因而造价高,多用于高档楼盘及对防火等级要求苛刻的场合。它的好处是各楼层独立供电,可靠性更高,楼层间互相影响几乎为零。在设计时也可针对各楼层的不同要求作不同的设计处理。缺点是设计、材料、施工费用都高。
2. 插接式母线糟
插接式母线糟是用三相五线铜母排作绝缘密闭处理后,由其承担输电任务,它造价低、安全可靠。它的构成是:插接式母线糟、插接箱、终端箱。电源由箱式变低压空开处用电缆引来,接入一楼强电井的插接式母线槽,由其将电送到各楼层。每层楼都必须用装有空开的插接箱与插接式母线槽相联,通过它把电源送进每户的分空开,再进入电表,然后再接入每家的小配电箱。插接式母线槽到顶层后必须接入终端箱,并由其将母线糟牢牢地固定,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的输电系统。插接式母线糟安全可靠、造价低,它早已用于各楼盘、小区、办公大楼、学校的配电系统。其缺点是每一个单元只有一趟输电线,万一某一楼层插接箱的空开拒动,它可能会引起箱变低压侧相应回路的空开动作而造成该单元停电,这是它与预分支电缆输电相比不够的地方,但它毕竟价低而且相对可靠,是目前单元楼及小区输电的主要手段。
3. 分段插接式母线槽
假如一幢楼有20层高,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并降低输电设备造价,可采用分段母线槽输电方式。比如1-10层,用一回插接式母线槽输电,11-20层楼再用一回插接式母线糟输电。这样,输电铜排载面就小,价格就低。箱式变低压测出两回铝芯电缆,一回接入1-10楼,第二回接入11-20楼,这种分段供电造价低的同时,且安全可靠性反而提高。
4. 方案优选
以居住和办公为主的用户,其使用电地暖时,生活用电和供热用电的配电设备完全可以共用;以10,000㎡住宅为例:一般情况下,电地暖供热同时使用率只有30%-40%,所以只要将原居住照315KVA的箱变改为630KVA箱变,再将原来的插接式输电母排容量扩大一倍,从总500A扩大到1,000A,就可以完全满足要求。投资不高,又得到了舒适采暖,这就是电地暖的优势。 |